《文明的烛火》新疆巡演落幕 专题座谈会探索“文艺+科普”模式,《文明的烛火》新疆巡演落幕 专题座谈会探索“文艺+科普”模式
潘小七的悠闲生活 2025-01-31 阅读:36851 文明火炬是指什么文明火炬燃文明之火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舞台剧《华夏之光——文明的烛火》(简称《文明的烛火》)7月1日至4日顺利完成新疆巡演后,效果如何颇受关注。
记者7月7日从中国科技馆获悉,《文明的烛火》联合出品方近日在乌鲁木齐举办“探索文艺与科普融合新路径”专题座谈会认为,该剧将助力探索“文艺+科普”的可复制模式。

座谈会上,中国科技馆创作团队揭秘《文明的烛火》的创作密码:以北宋“天关客星”记录与现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“拉索”对蟹状星云的观测为叙事双核,通过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装置的跨时空对话,构建起古代天文学家苏颂与当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共鸣。
《文明的烛火》剧目以蟹状星云的千年观测为纽带,展现中国科学家在宇宙探索中的持续接力——北宋司天监首次记录超新星爆发,现代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(英文缩写LHAASO,中文昵称“拉索”)捕捉到来自同一星云的超高能光子信号,印证了“科学解释话语权”的当代价值。
中国煤矿文工团则以“沉浸式”破题:全息投影复原水运仪象台运转机理,声光电模拟“拉索”观测站捕捉宇宙线的震撼场景,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设计,融合声、光、电、舞、美、化等艺术手段,打造“人在剧中游”的沉浸式场景,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过程中走进科学家故事,感悟科学精神。
专家视角如何点评《文明的烛火》新疆巡演效果?在新疆艺术学院教授吴玉霞看来,剧目以“烛火”意象贯穿古今,水运仪象台的灯火与“拉索”探测器的信号光交相辉映,将科学精神具象化为“代代相传的永恒光芒”。她特别提到,剧中“时空折叠”的叙事美学,通过一条贯穿人类科学探索史的主线,将零散的历史碎片升华为精神脉络。
“天文是最早被记载的科学,但如何让高冷的天文学活起来?”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、新疆天文学会秘书长宋华刚表示,《文明的烛火》通过选取一场天文学跨时空叙事,将中国从古至今的科学探索历程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来,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对科学的兴趣,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。
新疆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寄梅则特别聚焦剧中“优秀无关性别”宣言体现的“她力量”,呼吁更多展现女性科学家故事的科普作品。
《文明的烛火》新疆巡演海报。中国科技馆 供图参加座谈的与会代表还提出,可依托新疆当地丰富的科学资源和文化底蕴,创作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家群体、重大科研成果为主题的科普作品,包括创作反映自治区科学家故事的民族歌舞剧,开发“科学+舞蹈”“科学+音乐”等跨界作品,探索“文艺科普融合”的可复制模式,让科学传播更接地气、更具感染力,推动科学精神扎根边疆、服务全国。
中国科技馆表示,这场《文明的烛火》文艺科普融合发展座谈会显示,当科学精神遇见艺术表达、当现代科技融合传统文化,一场静悄悄的科普创新正在天山南北展开。(完)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中国圆号重奏团德国巡演奏响东方旋律,中国圆号重奏团德国巡演奏响东方旋律
- (抗战胜利80周年)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在香港首映,(抗战胜利80周年)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在香港首映
- 考古成果揭示蟠螭镜中的“文景之治”,考古成果揭示蟠螭镜中的“文景之治”
- 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20年收录海内外藏品逾1.2万件(套),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20年收录海内外藏品逾1.2万件(套)
- 《森多玛——金平管弦乐作品》唱片分享会举办,《森多玛——金平管弦乐作品》唱片分享会举办
- 盛世修典—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成果展·陕西特展开幕,盛世修典—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成果展·陕西特展开幕
- 《恶意》等多部影片满意度超83分,多元佳作持续为暑期档注入强劲动能,《恶意》等多部影片满意度超83分,多元佳作持续为暑期档注入强劲动能
- 这名美国退役陆军中校为何往来“飞书”580余封中国“寻亲”?,这名美国退役陆军中校为何往来“飞书”580余封中国“寻亲”?
- 故宫博物院上线青少网站英文版、繁体版,故宫博物院上线青少网站英文版、繁体版
- “蝠桃瓶”文创产品引发“不尊重历史”争议?上海博物馆回应,“蝠桃瓶”文创产品引发“不尊重历史”争议?上海博物馆回应
- 1原创粤语音乐剧《大状王》内地火爆上演 业者望助力行业发展,原创粤语音乐剧《大状王》内地火爆上演 业者望助力行业发展
- 2一抹青色入夏来 “青·韵”特展亮相成都金沙,一抹青色入夏来 “青·韵”特展亮相成都金沙
- 3乌兰毛都草原上的札萨克图刺绣:指尖上盛开炽热之花,乌兰毛都草原上的札萨克图刺绣:指尖上盛开炽热之花
- 4正青春正时尚!广东推动粤剧“破圈”拥抱年轻一代,正青春正时尚!广东推动粤剧“破圈”拥抱年轻一代
- 5原创话剧《一张报纸的抗战》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,原创话剧《一张报纸的抗战》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
- 676件明清扇面山水珍品在广西南宁展出 游客纷至沓来,76件明清扇面山水珍品在广西南宁展出 游客纷至沓来
- 7三部东北抗联主题图书在吉林长春发布,三部东北抗联主题图书在吉林长春发布
- 8“蝠桃瓶”文创产品引发“不尊重历史”争议?上海博物馆回应,“蝠桃瓶”文创产品引发“不尊重历史”争议?上海博物馆回应
- 9中国原创话剧《杂拌、折罗或沙拉》纪念版出海日本,留学生称“深感文化自豪”,中国原创话剧《杂拌、折罗或沙拉》纪念版出海日本,留学生称“深感文化自豪”
- 10飞机滑行阶段私生饭强闯公务舱见偶像,律师发声,飞机滑行阶段私生饭强闯公务舱见偶像,律师发声
- 1《龙·中华民族的图腾》新书分享会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举办,《龙·中华民族的图腾》新书分享会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举办
- 2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重庆闭幕,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重庆闭幕
- 3第十四届中国儿童艺术节嘉兴分会场开幕 见证央地合作硕果,第十四届中国儿童艺术节嘉兴分会场开幕 见证央地合作硕果
- 4捡到身份证怎么办?律师:交给公安机关最稳妥,捡到身份证怎么办?律师:交给公安机关最稳妥
- 5中国圆号重奏团德国巡演奏响东方旋律,中国圆号重奏团德国巡演奏响东方旋律
- 6上海迎来普希金文学大展,上海迎来普希金文学大展
- 7(八闽千姿)“刀”耕不辍 福州古稀匠人传承软木画,(八闽千姿)“刀”耕不辍 福州古稀匠人传承软木画
- 8700余中俄青少年齐聚牡丹江开展文化艺术交流,700余中俄青少年齐聚牡丹江开展文化艺术交流
- 9“良渚文明的五重奏”国风系列动画短视频全球发布,“良渚文明的五重奏”国风系列动画短视频全球发布
- 10小暑节气,也要吃饺子?,小暑节气,也要吃饺子?